到乡野中去,到阡陌村庄里去,到山水田园间去,在风景里读懂乡愁。盛夏,布尔津县的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平台数据显示,5月以来,“乡村旅游”的搜索量同比大增,国内旅游下沉市场正释放出强劲动能。
文旅市场产生了新的热点趋势——Country Walk(乡村漫步)。这种对应喧嚣都市的出游方式,鼓励着人们用脚步丈量田野,标志着乡愁之行的再度回归。
在禾木村,一条远近闻名“四好农村路”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去年深秋,中国公路学会网站发布通知,确定33个项目入围“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中包括S232线岔口K48+485-禾木村-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公路。
展开剩余71%山野景色搭乘着往来车辆,传播到了远方,也传播到了游客心里。
在禾木村经营民宿的“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毕热古力说:“最近,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到这里品牧家菜,住乡村院,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借着乡村旅游的热潮,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正快速提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旅居创业的年轻人对当地独特的额河文化元素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些需求直接推动文旅消费增长。
不远处的哈纳斯村里,蝴蝶山庄的民宿经营者窝斯盼·马勒克将两间客房打造成家访点。
他聘请了专业演员进行常态化演出。这些演员当中,有人擅长表演呼麦、有人精通弹奏冬不拉。当音乐的旋律响起,游客的脚步也停留了下来。
虽然漫游目的地不同,但City Walk(城市漫步)与 Country Walk的本质都是强调深入体验目的地风景与人文。在这类出游方式火爆的背后,则是人们对于“慢节奏生活”的追求和对个性化体验的渴望。
为满足游客需求,布尔津县的各个村庄重点打造“体验为王”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希望能让游客从乡村风貌、农业特色中,感受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乡俗文化、草原文化,领悟在其他旅游空间中难以体会到的“乡愁”情怀。
如哈太村的牧魂民俗文化产业园,只要游客踏进这里,就能唤起现代人对草原生活的想象。这里可以看到农牧民用过的农具、手提包、黑白电视机等生活用品,看似平平常常,却别有韵味。
关于“乡愁”的实践证明,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永远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传统农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正快速消退,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情况很难带动当地旅游出圈。在这样的前提下,布尔津县以空间环境为依托,保留乡土气息,提炼出了众多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当地的乡村以农业、牧业、非遗、艺术为基础,整合旅游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体验类旅游产品。乡村赛马、乡村乐队、乡村篝火晚会……淳朴的生活打动了一拨拨游客,进一步衍生出 “Country Eat”(乡村美食)“Country Pick”(乡村采摘)等业态。
漫步乡村,所遇皆景。
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武雷说:“我们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让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乡村间既有田野美景,也有人间烟火。日后,乡村旅游要实现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游客的助力,我们的乡村也会围绕客人需求提供高质量产品。
(文/黄鸟 胡艳菊)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